本合集精选尼泊尔马拉王朝至近代佛像(加德满都帕坦佛首/蓝毗尼青铜立像等),基于激光三维扫描与微距摄影重建鎏金莲花座、千手观音指轮嵌合结构及面部慈悲相特征。支持Blender/Maya分层编辑,适用于文化遗产数字化、宗教艺术研究与游戏场景构建,以数字技术保存雪域佛国的造像智慧。
45 模型
狮鹫(古希腊语:γρύφων),也被称为“格里芬”、“鹰头狮”、“狮身鹰”、“狮身鹰首兽”、“鹫头飞狮”或“狮鸟”,是一种流行于西亚到地中海一带的传说生物。Hiranya Varna Mahavihar,是位于尼泊尔帕坦的一个佛教寺庙。这座寺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2世纪,由国王Bhaskar Verma建造于12世纪,寺庙内的所有雕像和结构都被涂上了金色,因此被普遍称为“金色寺庙”。
这尊雕刻在佛塔上的四尊佛像位于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的斯瓦扬布纳特建筑群中的一个寺庙,于 16 世纪建造。斯瓦扬布纳特的建筑群包括一座佛塔,各种神殿和神庙还有藏族修道院,博物馆和图书馆。
这个雕塑是由马拉国王在加德满都山谷建造的,然而,这个Garuda是加德满都最大的一个,建于17世纪,位于Maju Deval Narayan寺庙附近,作为宫殿周围的一部分而建造,以美化它。
尼泊尔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这种铃铛不仅在宗教仪式中使用,也常作为艺术品展示。通常由铜制成,表面雕刻有精美的图案和符号,这些图案往往与佛教或印度教的宗教信仰有关。形状和大小各异,但大多数都有一个可以摇晃的顶部,以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在尼泊尔,铜铃不仅是宗教仪式中的法器,也是当地手工艺技能和文化传统的重要体现。它们的存在不仅丰富了尼泊尔的文化遗产,也为世界手工艺艺术做出了贡献。
位于尼泊尔帕坦宫殿庭院中心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喷泉。被认为是由帕坦的国王SiddhiNarasimhaMalla在1628年委托建造的。不仅是一个美丽的建筑,而且其设计和装饰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水的重视和崇拜。庭院在1934年和2015年的地震中遭到破坏,但幸运的是,由于上部楼层向外倒塌,喷泉本身几乎未受损害。随后通过加德满都谷地保护信托的努力,喷泉和庭院得到了全面修复。
在尼泊尔,这类青铜狮子雕像通常守护寺庙的大门或是重要的宗教场所,象征威严和守护力量。
这是一对位于尼泊尔加德满都帕坦杜巴广场(Patan Durbar)的狮子雕像。这些雕像位于皇室区域大门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的众多历史古迹之一。“杜巴”(Durbar)的翻译意思是“宫殿”。在尼泊尔统一之前,帕坦是一个独立的王国,当时的国王居住在这座宫殿内。如今,这些狮子雕像矗立在帕坦杜巴广场博物馆入口两侧,象征着守护与威严。
78 模型
17 模型
9 模型
16 模型
6 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