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恐龙化石已经在地球上存在了数千万年,但直到19世纪,人们才知道地球上曾经有这么奇特的动物存在过。为方便研究,恐龙可分为鸟类和非鸟恐龙。非鸟恐龙只生活在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已于6500万年前全部灭绝。
14 模型
霸王龙又名雷克斯龙,是暴龙科中体型最大的一种恐龙。生存于白垩纪末期的马斯特里赫特期,距今约6850万年到6500万年,是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前最后的非鸟类恐龙之一。体长约11.5-14.7米,平均臀部高度约4米,最高可达5.2米,头高近6米。平均体重约9吨,最重可达14.85吨。前肢非常短小,仅有两个带爪的指头,而后肢则强壮有力,能够支撑其庞大的体重,以其他恐龙为食,是当时最强大的陆地捕食者。
恐手龙是一种生活在白垩纪晚期的恐龙,属于蜥臀目兽脚亚目似鸟龙下目。因其巨大的前肢和锋利的爪子而得名。体型巨大,体长可达11米,高约5米,体重约6.4吨。前肢特别发达,头部较小,吻部类似鸭嘴,没有牙齿,可能是用来啄食植物和捕捉小动物。背部有类似驼峰的结构,可能用于储存脂肪或调节体温。食性较为复杂,最初被认为可能是食肉恐龙,但后来的研究表明,可能是杂食性动物,以植物和小型动物为食。
迅猛龙又名伶盗龙、速龙,是一种生活在约8300万至7000万年前晚白垩纪的恐龙,属于兽脚亚目驰龙科。化石主要发现于蒙古、中国内蒙古和俄罗斯等地。体型较小,具有长而狭窄的头部,大而锐利的牙齿,强壮的前肢和长而灵活的后腿。最显著的特征是第二脚趾上的大型镰刀状趾爪,用于捕猎和杀死猎物。是群居动物,常以群体方式狩猎,能够协作捕杀小型恐龙和其他动物。大脑相对较大,被认为具有较高的智力,能够进行团队作战。
迅猛龙又名伶盗龙、速龙,是一种生活在约8300万至7000万年前晚白垩纪的恐龙,属于兽脚亚目驰龙科。体型接近火鸡大小,具有长而狭窄的头部,大而锐利的牙齿,强壮的前肢和长而灵活的后腿。最显著的特征是第二脚趾上的大型镰刀状趾爪,这是其捕猎的主要武器。是群居动物,常以群体方式狩猎,能够协作捕杀小型恐龙和其他动物。大脑相对较大,被认为具有较高的智力,能够进行团队作战。
6 模型
86 模型
19 模型
13 模型